“下班回家像開盲盒”:都市獨居青年,收留陌生人住宿
一日凌晨,都市獨居黃珍跟留宿女孩一起看吃播視頻。青年受訪者供圖
2025年5月7日凌晨,收留宿黃珍還在公司門口興奮地講述她與一群女孩的人住故事,那都是下班像開她曾經的住客,她記得每一個名字。盲盒陌生
在上海,都市獨居30歲的青年她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那屋不大,收留宿30平方米左右,人住帶一個小小的下班像開陽臺,可以在上面擺張小桌,盲盒陌生吃飯時抬頭看看夕陽和主街道的都市獨居梧桐樹。
自2024年11月起,她在社交平臺上發起收留陌生人免費住宿的帖子。她把用心打理的獨居空間對外共享,提供干凈被褥,允許女性陌生人在緊挨床邊的綠色地毯上過夜。
過去半年,小屋來來往往住過29個女孩。黃珍說,這段公眾眼里需要有勇氣的冒險舉動,實際上美好又神奇,“沒有一次不好的回憶”。
她的靈感來源于在歐美盛行的“沙發客”文化,指旅游者到異地旅行時睡當地人家里的沙發,也通過這種免費住宿的機會,對當地文化有更全面的認識和更深層次的體驗。提供住宿的人,被稱為“沙發主”。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發現,像黃珍這樣對外提供免費住宿的獨居年輕人并不少見。他們大多出于善意,想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也期望在這樣的互動中結識“有趣的靈魂”。
“溫暖的傳遞”
在黃珍家的玄關處,有一面色彩斑斕的留言墻,上面是住客們留下的痕跡——手寫的便利貼。其中有對黃珍和這間小屋表達感激與喜歡的內容,有對生活的感悟和俏皮的告別語,也有暖心提醒下一位住客的注意事項。“她們會留下一些話,讓下一個住客看見,她們之間也完成了溫暖的傳遞。”
2024年冬天,一個住過的女孩給她的便簽噴上香水,上面寫道:“我們會在路上再相遇的。”也有女孩幫黃珍研究閑置的咖啡機,手寫了一份詳細的咖啡機使用步驟說明,希望下一位住客能夠在黃珍家享受一杯咖啡的時間。
“其實來我家入住的女生,不是都有經濟困難,也有比我生活狀態更好的。”黃珍說,住客主要有三類女生:有來上海旅游想體驗“沙發客”文化的,有剛畢業來上海找工作的,還有因生活窘迫尋求臨時歇腳地的。
一位28歲的單親媽媽,帶著幾百元來上海找工作,每天找便宜的飯裹腹,住青年旅社,還得寄幾百元給家里的孩子用,實在難以為繼。
她問黃珍,能否提供幾天時間,這樣能省一兩百元。黃珍同意了,“我覺得自己還沒長大,她都已經是個單親媽媽了。”
女生住進來頭兩天,兩人總說不上話。黃珍從事廣告業,經常加班,等回到家對方已經在地毯上睡著了,次日早晨6點,女生早早出門去一處展覽中心做日結兼職。
女生走時留下一張便簽,語氣并不哀怨,而是暢想未來也擁有一間房子,為陌生人提供免費住宿。
本文轉載:明星視野中心 http://m.17547.cn/f/22_8.html
特別聲明:本文僅供交流學習 ,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若本文來源標注錯誤或無意侵犯到您的知識產權作品或損害了您的利益,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來說兩句吧...共有64條評論
- 站長推薦
-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點擊排行
標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