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縣:以筆繪史 以衣傳情 共赴地名文化之約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肥西赴地增強社區居民對家鄉地名的縣筆認同感與歸屬感,8月19日上午,繪史化肥西縣上派鎮麗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衣傳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情共關工委、名文婦聯聯合栢悅灣小區、肥西赴地安徽省社家老年服務中心共同舉辦“地名文化小課堂 手繪文化衫”主題活動。縣筆活動通過“文化講解+藝術創作”的繪史化創新形式,吸引40余名居民、衣傳約青少年及文化愛好者參與,情共以文化衫為載體,名文讓地名故事“活”起來。肥西赴地
活動伊始,縣筆志愿者以“肥西地名的繪史化起源與歷史沿革”為主題,開啟了一場生動的文化講座。從三河古鎮的明清建筑到廬州第一名山紫蓬山,從劉老圩保存完好的圍墻、炮臺到銘傳故里中的淮軍風采,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地名與城市發展脈絡緊密相連。更有一些地名源于傳說,增添了神秘色彩和文化魅力。例如燒脈崗,相傳劉伯溫認為該崗有龍脈,為保萬世王朝引火燒之,故而得名。這些傳說故事在民間流傳,豐富了地名的文化內涵。
“原來咱們公園旁邊的古埂崗是新石器時代遺址,曾經還出土雙孔石刀、石斧等文物呢。”參與活動的顧爺爺跟自己的小孫子分享著新學習的地名典故。現場還設置了互動問答環節,居民們踴躍提問,從“派河”的由來聊到清末淮軍名將劉銘傳創辦的肥西書院,氣氛熱烈。
文化課堂結束后,活動進入創意手繪環節。志愿者為大家分發純色文化衫、環保畫筆及地名元素繪畫紙,涵蓋本地歷史建筑剪影、傳統紋樣等。居民們或獨立創作,或親子協作,將地名文化與個人理解融入設計。退休教師劉阿姨以水墨風格在衫上勾勒“鵲渚廊橋”場景,引發圍觀者共鳴。
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藝術實踐,更是一場文化認同的深度構建。下一步,麗景社區將圍繞地域文化推出形式多樣的系列活動,持續激活傳統文化生命力,打造有溫度、有記憶的社區文化生態。(陳夢玲)
本文轉載:明星視野中心 http://m.17547.cn/f/45_711.html
特別聲明:本文僅供交流學習 ,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若本文來源標注錯誤或無意侵犯到您的知識產權作品或損害了您的利益,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來說兩句吧...共有377條評論
- 站長推薦
-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標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