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體育局針對體重管理頻“出招” 四大舉措助健康
4月28日,出招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和北京市體育局聯合召開健康體重管理專題媒體溝通會。北京會上,市體北京市體育局副局長石風華介紹了市體育局“健康體重管理年”活動開展情況。育局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針對助健市疾控局局長黃若剛,體重北京市體育局副局長石風華等相關負責人,管理在會上介紹了工作情況并回答媒體提問。舉措石風華表示,出招為深入貫徹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北京積極落實健康中國行動要求,市體引導廣大群眾科學管理體重、育局培育健康生活方式,針對助健在北京市“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過程中,體重市體育局將精準對接群眾健康需求,管理統籌整合多方資源力量,從系統性構建體重管理服務體系入手,重點做好理念引導、服務供給、運動指導等工作,助力市民樹立科學健康觀念,逐步養成科學運動習慣。

一是通過打造全周期賽事和設施升級,構建全民健身新生態。

2025年,本市豐富賽事活動供給,從年初到年末共舉辦7個全國性全民健身主題示范活動。針對職工、農民、青少年、中老年等不同受眾及民族、社區、健身俱樂部等不同群體開展不同賽事活動,對于三大球、群眾冰雪運動和新興時尚體育項目也予以重點推廣。此外還有各級各類體育協會舉辦的群眾性賽事活動,計劃共舉辦馬拉松、乒乓球公開賽、社區杯足球賽等群眾廣泛參與的賽事活動200項(次),以全周期賽事矩陣覆蓋多元群體。

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也再度迎來升級,通過加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持續破解“去哪兒健身”的難題。據了解,2025年,本市將改擴建4個體育公園,新建或更新60處足球、籃球等群眾身邊的運動場地,推進“國球進公園”“國球進社區”活動,配建乒乓球等健身設施400余張,令市民“家門口的運動”選擇更加多元便捷。
二是通過多維指導體系科學賦能體重管理。
開展“奮進新征程,運動促健康”2025全民健身志愿服務科學健身指導服務走基層系列活動,組織優秀運動員、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志愿者等專業人群,深入社區、鄉村、校園、公園開展體重管理指導,讓科學運動知識觸手可及。
組織開展北京市第六次國民體質監測,將體重、身體成分檢測列為必測項目,指導各區積極為市民提供體重及體重指數解讀。同步實施“運動處方培訓計劃”,全年計劃共培訓450名醫護人員,進一步完善本市體醫融合專業骨干隊伍。全年計劃共培訓800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并在培訓中增設體重管理專項課程,提升科學指導能力。
此外,還要積極探索將競技體育控重研究的相關成果轉化應用于群眾體育,將運動員體重控制經驗轉化為“大眾版”解決方案,以競技體育膳食營養管理為依托,推廣適合不同人群的有氧運動與膳食營養方案,讓專業運動管理知識走進千家萬戶,推動體育科研成果轉化普惠大眾。
三是通過多元傳播矩陣,營造健康生活新風尚。
依托“體育北京”“北京健身匯”“北京體育總匯”等新媒體矩陣進行全媒平臺科普宣傳,傳播科學健身、科學減重知識,提高公眾認知,動員市民積極加入到體重管理行動中來。開展公益講座,計劃共舉辦300場全民健身科學指導大講堂系列活動,邀請運動醫學專家、營養師等開展線上講座,倡導“運動+營養”的健康生活方式。同時結合典型案例推廣,宣傳市民通過運動和均衡飲食成功管理體重的案例,增強公眾信心。
四是通過跨部門協作創新服務模式。
聯合市衛生健康委,進一步加強政策協同。雙方計劃簽訂體醫融合合作框架協議,就體重管理年活動以及下一周期體醫融合工作進行謀劃。充分發揮雙方的專業優勢,形成“運動+健康”協同干預模式,探索將運動干預納入社區健康管理,為超重、肥胖人群提供“運動+醫療”綜合服務。計劃打造兩個以上體醫融合試點單位,設立“運動健康門診”,由醫生開具運動處方,體育部門提供專業健身指導(如適宜運動類型、強度、頻率等)。對慢性病肥胖患者,結合藥物、飲食和運動制定個性化干預方案。
聯合北京師范大學,共同推出“科學運動進社區,體重管理促健康”系列專項活動。依托高校強大的體育科學專業優勢,深入社區,梳理體重管理工作的堵點和痛點,精準把握群眾健康需求,從政策制定和實施路徑、從業人員專項技能培訓內容和標準、不同人群的運動監測-評價-反饋-干預方案等方面開展研究。同時,在各區建立社區試點,以體重管理為抓手,積極推進靶點化、菜單化的運動方案應用,打造具有示范引領效應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方位運動促健康的生態化社區模板,讓全體居民“懂運動、會運動、愛運動”,養成科學運動習慣,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在媒體提問環節中,石風華還對不同重點人群的體重管理給出了針對性措施建議,表示相關部門將分層精準干預,積極守護三類重點人群健康。針對青少年,校園體育要筑牢防胖防線。市體育局會積極配合教育部門推進學生體重管理工作,嚴格落實體育課時要求,加強學校體育課程和體重監測,預防兒童青少年肥胖。針對“職場人”,要利用工間運動破解久坐難題。倡導企事業單位推廣工間操、辦公室微運動,減少久坐行為,營造健康辦公環境。針對中老年,則可以傳統運動守護慢病防線。在社區推廣太極拳、八段錦等中低強度養生運動,通過規律性鍛煉改善體質,降低肥胖相關慢性病風險。
本文轉載:明星視野中心 http://m.17547.cn/f/52_717.html
特別聲明:本文僅供交流學習 ,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若本文來源標注錯誤或無意侵犯到您的知識產權作品或損害了您的利益,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來說兩句吧...共有889條評論
- 站長推薦
-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標簽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