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不如“舊”,國慶檔撐不起國慶檔
文娛商業觀察 文德黑蘭 國慶檔雖未蓋棺,但基本可以下定論:無爆款,無黑馬。 提前一日搶跑的《志愿軍:浴血和平》,在檔期首日仍未能突破億級票房門檻;頂著前作10億票房IP光環的《刺殺小說家 2》,亦未展現出頭部影片應有的票房勢能,首日僅錄得6000萬票房。反到是老片《731》給市場持續帶來了變量和驚喜,在同天以101的排片占比拿下了187的票房占比,場均觀影人數達到378人。 到了第二日,《731》更是直接來到了亞軍的位置,單日票房大幅逆跌回升至711905萬元,不僅甩開《刺殺小說家2》超2000萬元的差距,更令《志愿軍:浴血和平》的衛冕擂主地位變得愈發岌岌可危。 與之呼應,截至稿前,《志愿軍:浴血和平》《刺殺小說家2》的貓眼預測票房,分別被從上映首日的863億元、723億元下調至706億元、509億元;而《731》預測票房卻攀升至1925億元,甚至《捕風捉影》也連漲6日,預測票房增至1255億元。這一幅反常圖景,不是用簡單的舊片太強或檔期不行就能概括,更絕非一次偶然的市場波動,而是一段殘酷又直白的宣告,讓所有人警醒再警醒,中國電影靠檔期吃飯的時代已經過去。 聚光燈下的失焦 眾所周知,票房預測的變動,本質是市場對供需匹配度的實時調整。 從排片數據看,今年國慶檔的聚光燈最開始是集中在新片身上的。《志愿軍:浴血和平》《刺殺小說家2》的首日的排片占比和黃金場次占比均突破20,《浪浪人生》《三國的星空第一部》也各占10以上,即這4部新片合計攬下超60的排片資源,幾乎壟斷了檔期內的核心放映份額。 然而從結果看,它們無一例外都沒能有效接住機會。 《志愿軍:浴血和平》《刺殺小說家2》的首日上座率分別僅為143、11,不僅不及《浪浪人生》《風火山林》,與《731》329的上座率相比更是近乎被斷層碾壓。不僅如此,《刺殺小說家2》的票房占比也僅與《731》拉開了11的微弱差距,完全撐不起對應的排片權重,而《浪浪人生》《三國的星空第一部》更分別只有111、62。 受此直接影響,國慶檔開局便顯現出明顯的承壓態勢,首日總票房僅錄得32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幅度達35。 檔期內的新主力撐不起應有的熱度與期待,影院自然不會放任資源浪費,于是聚光燈很快開始轉向。 《731》的排片占比在國慶檔第二日提升至198,黃金場次分配同步得到傾斜。而故事的另一側,《刺殺小說家2》排片占比被降至168,與此同時,除還在點映期的《震耳欲聾》,《浪浪人生》《三國的星空第一部》《風火山林》等其他國慶檔新片的排片也均有不同程度下調。 不置可否,今年的國慶檔像極了一場帶著悲觀底色的開卷考試,難考出好成績的結論從一開始就沒懸念。畢竟,新片多元卻實力偏弱、缺爆點的問題明晃晃擺在臺面上,預售票房勉強破億的低迷數據也一目了然。 也正因如此,相對期待爆款,行業反而更熱衷討論誰能成為黑馬,其中在預售期表現最為強勁的《震耳欲聾》、選題和類型都讓人耳目一新的《畢正明的證明》,以及有韓寒黃渤雙重背書的喜劇獨苗《浪浪人生》,都被視為是最有力的候選人。 然而,誰也沒想到,《731》會在檔期第二天就逆襲登上亞軍之位。畢竟,因表現力和感染力未能達到觀眾的普遍預期,《731》在上映后遲遲未能凝聚起正向的口碑效應。 矮子里拔將軍 觀察貓眼預測可見,《731》的總票房預測上調節點始于國慶檔前兩天,進入國慶檔后預測值迎來陡增,到了第二日更是直接從上一日的1727億元拔升至202億元。 無獨有偶,在國慶檔所有新片統一開啟預售后不久,燈塔也連續上調了該片總票房預測,在10月1、2日更接連呈現兩級跳,先是從1567億元升至1852億元,隨后又進一步躍升至2032億元。 由此足見,《731》的逆襲,本質上是國慶檔弱勢競爭格局催生的結果。換言之,貓眼、燈塔兩大平臺對《731》票房預測的上調,絕非對其爆款潛力的單獨認可,而是結合國慶檔當前的供給質量、觀眾選擇傾向等作出的客觀判斷。 截至稿前,國慶檔13新片的豆瓣口碑中最為出挑的,是由麥特影業、淘票票、西嘻影視等共同出品的《畢正明的證明》以及光線傳媒出品并發行的動畫電影《三國的星空第一部》。不過,即便坐到了國慶檔新片質量的前列,這兩部影片也難贏得攪動檔期熱度的資格。 《畢正明的證明》的兩位主演王安宇、張天愛,在院線市場缺乏能直接帶動票房的國民度與市場信任度,同時其題材定位與國慶檔的適配度較低,整體敘事還偏向小眾。參考情況相似的《從21世紀安全撤離》,以當前的口碑表現,該片大概率也只能吸引特定圈層觀眾,難以形成大規模觀影熱潮。 《三國的星空第一部》雖有光線傳媒與易中天的雙重光環加持,但觸及的三國題材不僅在故事創新、人物塑造等方面存在難以規避的局限,自帶的歷史厚重感也使其與檔期追求的大眾氛圍適配度不高,難以廣泛調動觀眾的觀影熱情。 《志愿軍:浴血和平》豆瓣開分74,雖略低于前作,但在檔期新片里僅次于《畢正明的證明》《三國的星空第一部》。這樣的口碑表現再疊加自身題材屬性,雖使得其成為觀眾眼里一項不會出大錯的穩妥選擇,卻也預示著它的票房既有底線,又難有突破。 對比之下,《刺殺小說家2》的情況顯然要嚴峻更多。 2021年,《刺殺小說家》雖一度憑借75豆瓣開分在春節檔占據了不俗的口碑優勢,但最終因觀眾缺乏對它的理解動力,導致其成為檔期內最具爭議的一部電影。而長板更長、短板更短的《刺殺小說家2》,口碑兩極分化的態勢從一開始就清晰顯露,豆瓣開分僅65,徹底沒了前作的口碑緩沖空間。 至于《浪浪人生》《風火山林》,中規中矩的口碑已讓它們基本喪失市場突圍空間,后續大概率都只能在平庸中消磨檔期,難有翻盤機會。 而將在4號迎來正式首映的《震耳欲聾》,雖具備一定的題材優勢,但粉絲在點映期間對口碑的大面積控場,已讓不少路人觀眾感到望而卻步,部分流出的真實反饋也多以過于老套為主。它后續能否撕開黑馬的口子,核心就看能否靠實打實的強勁口碑,扭轉當前的輿論偏向。 觀眾只為值得買單 國慶檔本是國產電影黃金檔期的代名詞,承載著觀眾對優質內容的期待與行業對票房紅利的憧憬。但就目前的情況看,今年的國慶檔顯然已翻不出什么太大的水花。 不過,當國慶標簽不再能天然兌換流量紅利,這看似是一次檔期價值的褪色,實則是中國電影市場從檔期驅動向內容驅動轉型的必然陣痛。但這份陣痛的背后,絕非電影市場的衰退,而是市場韌性與觀眾理性共同構筑的希望,正在生長。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2025年10月2日15時30分,2025年度總觀影人次破10億,2025年度總票房(含預售)突破4252億,超2024年全年電影票房成績,且年度票房榜前十盡為國產電影。 這組數據已然說明,觀眾并未遠離電影市場,只是更熱衷為值得駐足。 在此背景下,國慶檔的失利,或將直接觸發一場更深層的市場自我校準,倒逼更多創作者跳出檔期依賴的舒適區,將精力聚焦于對內容質量的堅守、對觀眾情感的尊重,讓更多好作品擁有穿越周期的持久生命力,進而為整個行業筑牢以內容為根基的長期主義土壤。 所以,不必為國慶檔的平淡過度焦慮。 從看新到看好,觀眾對值得的堅守,不是市場的寒冬,而是行業的春天。我們愿意相信,接下來會有更多的電影在更純粹的內容比拼中,贏得觀眾更長久的信任與熱愛,陪著中國電影一步步行穩致遠。...

張亮直被中國http://www.fengsung.com/attach/image/201512/151231235813631_205.jpg
本文轉載:明星視野中心 http://m.17547.cn/f/55_4.html
特別聲明:本文僅供交流學習 ,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若本文來源標注錯誤或無意侵犯到您的知識產權作品或損害了您的利益,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文章評論
來說兩句吧...共有47條評論
- 站長推薦
-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標簽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