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歌慶豐收 農民當主角
挑糧食競速賽再現傳統農業勞動場景。歡歌 梅建廣 劉敏 攝
9月23日,慶豐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如約而至。收農當天,民當豐收節安徽主場活動在義安區西聯鎮犁橋村舉行,主角來自省內外的歡歌嘉賓游客和農民群眾齊聚一堂,同享盛會、慶豐共慶豐收。收農
上午9時20分,民當隨著主題歌曲《和美鄉村》響起,主角一場以農民為主體的歡歌群眾大聯歡正式拉開帷幕。由我市新農人參與演繹的慶豐青春組歌《打開豐收門》融合豐收門標識的美好寓意,生動展現碩果累累的收農豐收畫卷;改編自“銅陵牛歌”的歌曲串燒《江南“銅”謠》讓傳統的非遺項目在舞臺上煥發新的魅力;大型原創歌舞《承諾》、黃梅歌串燒《山野的民當風》、群口相聲《說安徽》等精彩節目輪番上演,主角以多元藝術形式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生動圖景。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農民是當之無愧的主角。活動中,來自全省各地的優秀農民代表受邀在第一排就坐;我市的全國勞動模范張林兵和其他4位農民一起上臺,共同啟動聯歡活動;樅陽縣“新農人”方慧娟作為“三農”代表登臺主持;不少農民、村支書等“三農”工作者也活躍在演出舞臺,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臺上展風采,臺下享喜悅。“這次豐收節在我們村辦,大伙都特別高興,節目有看頭,展區有玩頭,讓我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作為農民的驕傲和自豪!”活動現場,犁橋村種植大戶崔前慶笑容滿面。他今年承包了700多畝土地,其中300畝種植再生稻,頭茬稻畝產達750公斤,喜獲豐收。“眼下二茬長勢正好,再有20來天就能收割了,預計一畝還能再收300公斤。”
今年的豐收節以“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生活”為主題。除了這場大聯歡外,還安排了9項特色主題活動。豐之頌·鄉村振興成就圖片展通過一組組生動影像,系統展現安徽在產業興旺、生態改善、鄉村治理等方面的扎實步伐;豐之景·和美鄉村建設成果展用鏡頭捕捉鄉村如畫風光、人文風貌,直觀呈現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圖景;豐之韻·優秀農耕文化暨非遺創意產品展,展現皖江地區傳統農耕與非遺文化,讓賓客在豐收節中體悟鄉風民俗;豐之集·綠色食品展,我市的“七個一”農特產品集中亮相,備受青睞;豐之趣·農民體育趣味健身活動中,稻田拔河、挑糧食競速等農耕健身大賽趣味十足,讓農民在競技中感受豐收喜悅,展現新時代農民精神風貌。
在當天的活動中,除了農民是全場的焦點,銅陵白姜這一我市特色農產品也成為大家關注的“明星”。聯歡活動中,特設姜王頒獎環節,獲得“姜王”稱號的種植戶洪登寶和5名獲得優秀獎的姜農身披綬帶,接受全場的歡呼點贊。非遺展區搭建銅陵白姜種植系統這一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展臺,模擬展示姜閣保種催芽、高畦高壟栽培、芭茅搭棚遮蔭等獨特栽培種植技藝。一旁的刮姜體驗區,新鮮出土的白姜帶著泥土的芬芳,吸引眾多游客現場體驗刮姜、制姜。綠色食品展和鄉村美食品鑒區匯聚了多家姜企的“爆款”白姜產品,任由賓客品嘗。
現代農業的豐收,既離不開農民的辛勤耕耘,也倚重科技的智慧賦能。“這款播種機適用性廣,操作簡單,能精準播種玉米、大豆、高粱等多種作物,下種率可達99.9%,單日作業面積超過500畝。”在豐之創·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展上,農機企業技術負責人白宗飛現場操作演示氣吹式智能電控播種機,吸引眾多農戶駐足觀看。這臺高效智能農機與一旁展示的3D打印真菌蛋白肉、自主巡演的機器狗等共同構成了豐收節上的“科技風景線”,展現出現代農業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活力。
夜幕降臨,豐收節盛會落下帷幕。會場周邊,一望無際的稻田泛著點點金黃,微風送來陣陣瓜果清香。在充滿生機的銅都大地上,豐收的故事仍在延續,豐收的喜悅還在傳遞,更加美好的鄉村振興畫卷也正在徐徐展開。(記者 方盼亮)
本文轉載:明星視野中心 http://m.17547.cn/f/25_704.html
特別聲明:本文僅供交流學習 ,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若本文來源標注錯誤或無意侵犯到您的知識產權作品或損害了您的利益,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來說兩句吧...共有4464條評論
- 站長推薦
-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標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