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60 件(套)桐城派文物首次公開展出
中新社合肥10月1日電 (付敏)“文脈——桐城派主題文物展”10月1日在安徽博物院開展,近件其中近160件(套)文物系首次公開展出。套桐
桐城派,城派是文物中國清代文壇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其文風清正雅潔,首次主導清代文壇兩百余年。公開方苞、展出劉大櫆、近件姚鼐被尊為桐城派“三祖”。套桐

這次展覽是城派桐城派文物珍品首次大規(guī)模集結(jié),匯集安徽博物院、文物南京博物院、首次揚州博物館等10家收藏單位的公開220余件(套)桐城派主題文物,門類涵蓋手稿、展出信札、近件書畫、著作刻本等。

姚鼐手書《西園記》、林紓的《浮山聽泉圖》、趙慎畛寄姚瑩的信札等近160件(套)文物系首次公開展出。

該展覽策展人、安徽博物院研究館員劉東說,清代中后期,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桐城派士人秉承經(jīng)世致用思想,在軍事、外交、教育、文化等諸多領域開展洋務運動,積極謀求維新圖強,在中國近代化歷程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展覽現(xiàn)場,清代名臣姚瑩“抗英保臺”場景復原圖備受游客關注。據(jù)劉東介紹,姚瑩任臺灣整飭兵備道期間,在基隆港率領軍民奮勇抗擊英軍,取得五戰(zhàn)五勝的戰(zhàn)績,重創(chuàng)了一艘英艦。
姚瑩在臺灣任職期間還撰寫了《東槎紀略》一書,論及臺灣政務沿革、物產(chǎn)、風土人情和抗英保臺期間的軍務、兵事等。
劉東說:“本次展出的是《東槎紀略》清道光十二年的刻本。《東槎紀略》融合桐城派文風與經(jīng)世思想,為清代臺灣治理及地理研究提供了原始文獻依據(jù)。”(完)
本文轉(zhuǎn)載:明星視野中心 http://m.17547.cn/f/35_7.html
特別聲明:本文僅供交流學習 ,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若本文來源標注錯誤或無意侵犯到您的知識產(chǎn)權作品或損害了您的利益,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來說兩句吧...共有4578條評論
- 站長推薦
-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標簽云



電腦版微信電腦版下載到手機.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