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消保委發布三季度投訴和輿情分析報告:人工智能自說自話成消費咨詢攔路虎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 受暑期、江蘇季度中秋等假日效應推動,省消說自以及各地促銷政策與優惠活動的保委雙輪驅動,三季度江蘇省消費升溫趨勢顯著,發布一些熱門消費領域也出現了消費爭議多、投訴體驗感差、和輿話成虎維權難等問題。情分10月11日,析報消費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的告人工智《2024年三季度投訴和輿情分析報告》顯示,直播帶貨、咨詢微短劇、攔路人工智能服務等領域成為消費者投訴熱點。江蘇季度
三季度,省消說自江蘇省消保委系統共計受理投訴54673件,保委其中,發布商品類投訴30108件,占比55.07%;服務類23179件,占比42.4%;其他商品和服務投訴1386件,占比2.53%。在商品類投訴中,食品類投訴居首位,共7867件,安全、虛假宣傳、售后服務投訴集中;其次為日用商品類投訴,共6684件,質量、售后服務及虛假宣傳問題為投訴熱點;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位居第3位,主要涉及售后服務、質量、合同等方面。三季度監測到江蘇消費維權相關輿情信息共計1214405條,主要集中在旅游、酒店、出行、演出、娛樂、汽車、教育、金融、房產、食品安全、網絡購物、短視頻消費、人工智能服務等領域。
直播帶貨領域頻現信任危機
隨著直播帶貨行業快速發展,一系列問題日漸突出。三季度,江蘇省消保委系統共受理有關直播帶貨領域投訴356件,監測到相關消費維權輿情信息64515條。消費者投訴的問題集中在3個方面:一是虛假宣傳屢禁不止。主播在直播賣貨時滿口承諾,消費者收貨發現貨不對板;直播間通過夸大功效吸引消費者購買,隱瞞商品關鍵信息或者宣傳含糊其詞,讓消費者產生錯誤認識,從而誤導消費。二是產品質量問題廣受詬病。直播帶貨的商品來源復雜,產品質量問題易發多發。一些主播為了高利潤高傭金不惜放松對產品質量的把關,以次充好。三是未成年人過度消費藏隱患。部分直播間含有誘導、吸引未成年人消費的內容,未成年人繞過防沉迷措施進行大額充值,購買道具、禮包等過度消費現狀存在隱患。
江蘇省消保委表示,《消保條例》針對直播特性和突出問題進行了規范,直播鏈條上各方應各司其職,共同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經營者應當嚴格把控商品質量,為消費者提供質價相符的商品;直播間運營者和直播營銷人員應謹慎選擇商品,拒絕假冒偽劣產品,在直播時對商品的介紹應當真實準確詳細,不虛構不夸大,切實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直播平臺應當自覺履行管理職責,對直播運營方落實身份核驗,做好經營者、直播間運營者及營銷人員的信息披露。各方應加強未成年人消費管理,通過不斷完善技術手段,控制未成年人單次及單日累計消費上限,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建議消費者樹立科學理性的消費觀念,不要輕信主播的宣傳和推薦,養成良好的維權意識和維權習慣,積極參與社會監督,在權利受損時合理維權,共同促進直播帶貨行業健康發展。
微短劇消費亂象叢生
隨著微短劇行業的迅猛發展,誘導高額付費、收費規則混亂、內容低俗違規、維權困難等問題引發消費者吐槽。三季度江蘇省消保委共收集相關消費維權輿情信息5824條。

短視頻相關消費維權輿情關鍵詞。資料圖片
微短劇消費問題集中在收費不清和維權扯皮方面。付費陷阱套路多,一些商家存在誘導付費,通過免費追劇吸引用戶,到一定集數后須付費觀看,且充值時須轉換成商家自行擬定的虛擬貨幣,不僅費用高昂,還會隨意更改兌換規則;商家提供花樣繁多的充值模式混淆消費者,包括月度、季度以及年度會員等,號稱“時間越長越便宜”,但消費者充值后經常遇到劇集變短、無法觀看、二次付費等問題。收費規則不透明,部分微短劇的充值界面未明確使用規則、用戶須知、會員協議等,有的界面在首次充值時默認勾選“開啟自動解鎖下一集”選項,用戶被連續扣費,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由選擇權。用戶維權困難,申訴手續繁瑣。平臺付款頁面不可截屏,難以留證;制作方“更換馬甲”或直接下架視頻,消費者無法確定相關經營主體,導致投訴無門。此外,還存在微短劇內容低俗,傳播不符合社會公序良俗價值觀等問題。
江蘇省消保委認為,微短劇播放平臺應充分履行平臺責任,加強內容審核;強化告知義務,把用戶使用規則、充值規則等重點信息放置在顯著位置供消費者閱讀;統一收費標準,優化充值及自動續費機制,并在自動續費前通過顯著方式告知消費者;針對未成年人及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提供專門服務,減少未成年人大額消費和老年人沖動消費情況。內容提供者應加強行業自律,端正自身態度,樹立正確觀念,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相關部門應發揮導向作用,鼓勵創作優質作品,激發文化消費新活力。
人工智能服務影響消費體驗
近年來,越來越多企業和平臺開始使用智能客服,在網購退換貨、手機套餐更換、機票退改簽、銀行業務辦理等眾多消費場景中,智能客服的身影隨處可見。但是,智能服務的弊端也日漸凸顯,答非所問、溝通不暢、泄露隱私等問題影響了消費者的使用體驗。三季度江蘇省消保委系統收到有關智能服務消費相關投訴127件,監測到消費維權輿情信息8585條。

人工智能服務相關消費維權輿情關鍵詞。資料圖片
智能客服常出現答非所問、自說自話、循環重復、轉人工客服難等問題,成為消費者咨詢時的“攔路虎”。部分問答內容平臺提供的信息不準確、不恰當,存在智能問答模板化、內容審核不過關等問題,給消費者尤其是青少年帶來錯誤引導。此外,智能推銷騷擾多、隱私泄露也被消費者詬病。智能電話推銷頻繁轟炸消費者,永不中斷的呼叫系統、換著花樣的來電號碼、阻不斷的防拉黑手段,讓消費者苦不堪言。
江蘇省消保委表示,人工智能服務應當更智慧、更友好、更有溫度,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企業應通過更新技術手段改進人工智能服務的設計,簡化操作步驟,優化服務流程,提高個性化服務水平;在智能客服的基礎上合理配置人工客服資源,保障服務效率和質量,為消費者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優化信息抓取整合功能,加大信息審核力度;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合理獲取使用用戶個人信息,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建議相關部門設立人工智能服務行業規則,以規范企業行為,避免企業逃避責任義務;加大對企業使用人工智能服務的監管力度,對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督促整改,對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針對AI推銷、騷擾電話,通信運營商應當通過技術手段精準識別標記此類電話并予以阻斷,提供全面的防騷擾服務;消費者應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隨意透露手機號碼等重要信息。(薛晶晶)
責任編輯:趙英男本文轉載:明星視野中心 http://m.17547.cn/f/42_8.html
特別聲明:本文僅供交流學習 ,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若本文來源標注錯誤或無意侵犯到您的知識產權作品或損害了您的利益,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來說兩句吧...共有9518條評論
- 站長推薦
-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標簽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