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文娛消費潮中,電影成了冰冷的角落
無論是內容創作處境還是市場趨勢,以及娛樂消費的宏觀競爭環境來看,國慶檔所映照出的院線電影市場,都面臨著一個堪稱冷酷的現狀。 讀娛 yiqiduyu 文 零壹 2025年國慶檔以八天1835億元的成績收官,這一數字在近十年國慶檔中僅高于2016年(1588億元)和受疫情影響的2022年(1497億元),如此低迷的結果一出來,還是挺讓行業破防的。 其實對2025年票房趕不上20192021年巔峰期,大家都早有心理準備,但最終的結果還是有幾點是明顯低于預期的。 1 一片火熱中,電影市場成了異類 其一,2024年的國慶檔已經被稱為低迷,而對比影片陣容,2025年和2024年至少半斤八兩,甚至看起來更有賣點,但結果卻比去年的2105億還少了近3億。 今年國慶檔日均票房收入僅約229億元,較去年日均3億元大幅收縮。去年的《749局》口碑崩盤票房一日游,《爆款好人》《出入平安》爆冷出局,而今年的陣容至少看起來更齊整一些。雖然《刺殺小說家2》和《風林火山》口碑平庸,但《震耳欲聾》《畢正明的證明》口碑都超出了預期,還有《731》的火熱余溫,但結果卻反而不如去年。 尤其是領銜的影片都是同一系列,去年的《存亡之戰》在國慶內拿下8億票房,今年的《浴血和平》直接腰斬到了45億,這一反差還是在后者口碑反超的情況下出現的。 也就是說,在經歷2025暑期檔口碑高峰后,內容質量水準六七十分、但沒有大爆款的節日檔期陣容,反而越來越得不到路人盤觀影群體的青睞。 其二,2025年國慶檔場次高達3647萬場,是歷年最高;而觀影人次僅5000萬,是過去十年正常國慶檔期內最低的。這個數據其實非??植?,2025年1835億票房與2018年1908億基本相當,可是2018年場次僅247萬場,今年多出來足足一百萬場,相當于付諸東流了。 其三,2025年國慶檔平均票價366元,比2021年的468元最高點低了10元,也是2018年后最低的國慶檔票價。低票價策略沒能明顯改善市場走勢,票價的下降并未帶來觀影人次的提升,表明觀眾在常規娛樂消費選擇中觀影意愿的明顯減弱——大檔期、低票價、低票房幾個元素組合到了一起,不由得影院行業不頹。 其四,2025年國慶期間的文旅、演出、線上娛樂數據都呈現上漲趨勢,電影幾乎是唯一掉隊的娛樂形式?;ⅥL文娛發布的報告顯示,國慶期間演出總觀演人次同比上升達395,線上的劇集、動漫、紀錄片、綜藝、電影等不同品類觀看市場均有明顯漲幅。而據文旅官方發布的統計數據,國慶中秋假日8天,全國國內出游888億人次,較2024年國慶節假日7天增加123億人次。 換句話說,無論是內容創作處境還是市場趨勢,以及娛樂消費的宏觀競爭環境來看,國慶檔所映照出的院線電影市場,都面臨著一個堪稱冷酷的現狀。 2 國慶檔影片輸在哪? 為什么2025年國慶檔的成績會如此低迷?以事后諸葛亮的角度來評析,也是在內容供給、消費趨勢等層面上有一定跡象。 從內容供給角度來說,首要因素是IP續集失靈,頭部影片號召力不足。 《志愿軍:浴血和平》作為系列三部曲的終章,前作積累了大量受眾,本被寄予厚望,結果卻比前作票房少了一半。前作《志愿軍:存亡之戰》聚焦存亡沖突主題,通過緊湊的戰場敘事實現類型化突破;而續作《志愿軍:浴血和平》嘗試融合戰場戰斗與外交談判雙線敘事,豆瓣74分是系列最高,但預期票房卻是系列最低。 另外一部國慶檔主力《刺殺小說家2》作為續集表現同樣遠不及前作,AI預測票房4億,不足前作一半,豆瓣評分剛及格,暴露出故事框架老套、敘事連貫性缺失等問題。 《刺殺小說家2》設定了小說角色可以反穿到現實的雙向穿越。這個更復雜的設定本需更有技巧的敘事來支撐,但影片顯然沒能做到這一點,而是把天馬行空拍成了亂七八糟。影片充滿了邏輯漏洞以及強行制造的笑點,嚴重破壞了敘事的連貫和情感的沉浸,而據說花了大價錢的特效投入,也沒能與敘事結合形成整體性。影片它試圖用更宏大的設定、更炫目的特效來升級,但反而放大了這一IP的缺陷。 兩部新片乏力,導致上映已久的《731》都能夠在國慶檔實現上座率領跑,這其實是國慶檔表現大滑坡的直接原因。 頭部影片不及預期的同時,幾部口碑超預期的影片也未能轉換為票房。從數據來看,今年國慶檔影片的口碑整體并不差,《震耳欲聾》和《畢正明的證明》路人口碑都稱得上佳片,但兩者在檔期內175億和5176萬的票房表現中規中矩,完全沒有黑馬走勢的意思。 《震耳欲聾》是一部聚焦聾人反詐的現實題材影片,《畢正明的證明》則是一部和《天下無賊》題材類似、風格差異巨大的反扒影片,兩部作品都是新人院線電影導演出品,內容風格上呈現出了相當不錯的類型創意。尤其是《畢正明的證明》,把一個小偷江湖的故事講的頗為流暢,快速凌厲的剪輯、個性十足的人物塑造,觀感是比較耳目一新的。 《畢正明的證明》票房走勢在口碑出爐后有一定逆襲,但仍然在單日數百萬級別,最終破億希望渺茫,仍然沒有突破受眾圈層。 這個現象背后,一方面是因為《畢正明的證明》的題材、演員陣容、宣發投入級別等層面天生不足,片名也起的沒什么看點。普通觀眾接收不到充分的新片訊息,影片首日上座率僅52,是國慶檔主要新片中最低的。直到10月5日,《畢正明的證明》的上座率才實現對《浴血和平》和《刺殺小說家2》的反超,但這時候影片的排片已經下降到了42。 在信息過載的當下,缺乏足夠的營銷聲量,即使作品質量還不錯,但并沒有好到神作的級別,口碑的發酵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觀眾。 而另一個現象,則是市場整體的排片較為固化,檔期后段,《志愿軍:浴血和平》和《刺殺小說家2》的上座率已經不斷走低,但排片一直穩居新片前二。目前排片更關注IP基礎、明星效應及商業類型元素,以及頭部發行商與院線談妥的份額,市場調節的靈活性還是不足的。 2025年國慶檔表現低迷,顯然對電影產業鏈各環節形成沖擊,短期財務壓力與長期結構性風險交織顯現。節后A股開市,萬達電影、中國電影等院線龍頭紛紛應聲大跌,已經傳遞出了資本市場的看法。 THE END...
本文轉載:明星視野中心 http://m.17547.cn/f/1_4.html
特別聲明:本文僅供交流學習 ,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若本文來源標注錯誤或無意侵犯到您的知識產權作品或損害了您的利益,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
來說兩句吧...共有78條評論
- 站長推薦
-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標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