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額度600多元卻被盜刷將近2萬元,浦發信用卡被集中盜刷之謎
近期,可用卡被多位浦發銀行信用卡用戶在社交平臺上反映,額度其名下的多元盜刷盜刷萬事達“無價世界卡”遭遇境外盜刷。相關交易大多發生在持卡人不知情、卻被亦無境外交易行為的將近集中情況下,事件引發市場對支付安全的信用擔憂。
9月13日凌晨,可用卡被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聲明稱,額度近期監測到部分“無價世界卡”發生未經授權的多元盜刷盜刷交易。浦發銀行方面表示,卻被已會同萬事達卡組織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將近集中“及時發現并阻斷風險”,信用并承諾將避免客戶承擔“不應由其承擔的可用卡被損失”,全力維護客戶合法權益。額度
同日,多元盜刷盜刷萬事網聯也對外公告稱,近期在中國境內監測到萬事達卡的部分未經授權交易。萬事網聯與發卡銀行已成立專項小組,追溯風險源、阻斷潛在風險,并推動持卡人的資金保障流程,確保客戶利益不受侵害。
![]()
浦發名下的萬事達“無價世界卡”。圖源:官網截圖
可用額度600多元卻被盜刷近兩萬元
有注銷卡仍被盜刷,盜刷當日無提醒
9月11日下午,身處哈爾濱的楊麗紅接到微信提示,三筆交易入賬浦發信用卡,合計人民幣近1.3萬元,消費地點均在境外巴西。楊麗紅登錄App查詢發現,早在9月9日,這三筆交易已經發生,交易當天她并沒有收到任何短信提示。
同一天,遠在新西蘭的熊蘭也遭遇了信用卡被盜刷,盜刷金額、交易時間與楊麗紅相近,交易地點同樣在境外巴西。在相近的時間里,不同地點的浦發信用卡持卡人都遭遇了類似的盜刷,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在某社交平臺上,遭遇此次盜刷的持卡人群聊已達300多人。
發現信用卡被盜刷后,楊麗紅選擇立即報警,并聯系浦發銀行進行了信用卡掛失,但掛失仍沒趕上又一筆境外消費入賬。9月12日,她發現又一筆6458.32元的消費入賬,這筆消費發生在9月10日,消費地點同樣在境外巴西。
9月信用卡賬單顯示,被盜刷的欠款合計1.94萬元。“這張卡基本不用,上次使用還是今年7月末在倫敦坐地鐵,卡一直貼身保管。”楊麗紅稱,被盜刷的這張浦發銀行紅沙宣卡是2018年申請的,2026年1月到期。
![]()
左為楊麗紅被盜刷信用卡賬單,右為熊蘭被盜刷信用卡賬單。受訪者供圖
熊蘭被盜刷的信用卡也為浦發銀行紅沙宣卡。熊蘭查詢賬單發現,9月9日,信用卡消費三筆,金額分別為3.29元、6465.37元、6465.37元人民幣。9月10日,又消費了一筆,金額為6458.25元,合計欠款1.93萬元。
“首先在9號和10號被盜刷的時候,沒有收到任何短信和微信的通知,一般來說,刷卡都會有微信通知。App內部也沒有任何刷卡通知,甚至到現在都沒有,并且連續兩天發生盜刷,銀行一筆都沒攔截成功。”熊蘭直言。
![]()
賈天樂浦發信用卡賬單記錄。
此次盜刷事件中,還有持卡人信用卡可用額度不足1000元被盜刷近兩萬元。賈天樂稱,自己所持的浦發銀行信用卡總額度2萬元,8月曾在意大利和冰島刷過卡,回國對過賬單。截至9月8日,可用額度649.29元,卻于9月10日在巴西發生3筆盜刷。
9月12日,賈天樂的信用卡入賬三筆金額6463.1元的消費,分別是一筆用餐和兩筆汽車配件,賈天樂合計被盜刷19389.3元。賈天樂稱,“消費當日沒有收到電話、短信及微信公眾號推送,僅入賬日微信公眾號收到推送。”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另有持卡人發帖稱,曾于8月18日致電浦發銀行客服要求注銷紅沙宣卡,處理完App立刻就顯示卡已經失效,但卻在9月11日收到信用卡在巴西被盜刷的短信提示。
誰來擔責?
有持卡人被盜刷賬單已清零 銀行稱持卡人無需承擔
楊麗紅、賈天樂被盜刷的信用卡均已掛失,賈天樂收到銀行反饋稱,反詐部門仍在調查。9月13日,楊麗紅、賈天樂均接到了浦發銀行回電稱,已經有了解決方案,盜刷款項無需持卡人承擔,后續會進行調賬。
楊麗紅稱,“保證用卡安全是銀行的責任,不能每次都靠自己鎖卡來控制。我保證了沒有讓任何人拿到我的卡記錄信息,這次卻仍然被盜刷。希望浦發銀行可以盡快做出實際行動來解決,而不是客服挨個兒留言私信做表面功夫。”
盜刷探因:分析人士稱技術性盜刷攻擊可能性更大
銀行信用卡被盜刷事件一直存在,為什么盜刷事件屢禁不止?
“通常來講,信用卡被盜刷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持卡人不經意間泄露了自己卡片信息,最終導致被盜刷的情況出現。另一種則是發卡行或卡組織被‘黑客’等組織攻擊,突破了安全防火墻最終造成了盜刷。”信用卡業內人士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第一種情況下,信用卡盜刷的規模不會太大;而第二種情況下,往往某一類或某幾類信用卡會出現集中被盜刷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浦發銀行信用卡盜刷事件,主要集中在浦發萬事達“紅沙宣”信用卡產品。
另有信用卡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按照當前的情形看,有組織的技術性盜刷攻擊的可能性更大。這意味著“黑客”可能找到了相關信用卡產品安全防火墻的某個漏洞,最終造成了集中盜刷。
監管趨嚴
針對頻繁發生的境外盜刷風險管控,監管早有要求。早在2016年,央行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銀行卡風險管理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支付機構建立交易風險監控模型,健全緊急止付和快速凍結機制,并承擔補償責任。2022年,央行與銀保監會也要求多家銀行提升跨境支付風險防控能力。
今年以來,多家銀行陸續推出新舉措。6月,湖南省農信聯社宣布部分借記卡暫時關閉跨境交易功能;5月,上海銀行發布公告,結合客戶賬戶使用情況關閉部分境外業務;3月,民生銀行上線“跨境無卡交易安全鎖”,將單筆和單日限額統一設置為1000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
目前,多數銀行已支持“境外交易一鍵關閉”“可疑交易自動攔截”等功能,但行業普遍認為仍難以杜絕風險。
“境外盜刷的治理不可能僅靠單一銀行完成,需要卡組織、收單方、清算網絡協同。”支付清算協會一位專家表示,“而用戶的及時監控和上報異常,也是風控鏈條中的重要一環。”
來源 第一財經 新京報D21
責任編輯:李超_NB12814本文轉載:明星視野中心 http://m.17547.cn/f/77_652.html
特別聲明:本文僅供交流學習 ,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若本文來源標注錯誤或無意侵犯到您的知識產權作品或損害了您的利益,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文章評論
來說兩句吧...共有31918條評論
- 站長推薦
- 點擊排行
站長推薦
標簽云






